首页 常识大全文章正文

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

常识大全 2025年04月28日 16:39 1.2K+ 频嘉蕊

网上有关“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家训家规名言名句。

1、不要空言无事事,不要近视无远谋。

2、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3、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4、女人多事,男人无声;女人不柔,家财不旺。

5、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

6、男人是一家的栋梁,要能明理,有志气,领妻不管妻。

7、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8、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9、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10、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11、若不合道,便婆媳不睦,闹得家务不合分居另过,家庭分崩拆离,家道不兴。

12、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1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4、媳妇的意思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对人人平等和气,齐满一家的福气。

15、女人要柔和,安祥笑容,和一家的人缘。

佛家养生思想

三更之缘起 ,我是某大学女生宿舍楼414的一个长发女生,长发是什么概念?贞子见过吧?就是那么种长。我的宿舍楼是很旧的那种,寝室没有带卫生间,厕所设在每层楼的东西两头。我住在四楼,传闻中这层楼的东头厕所曾经吊死过一个女人……?

好吧,我现在就把我前段时间经历的一件事情讲出来和大家分享。?

某晚,我和宿舍的姐妹火拼麻将,赢了5斤苹果后觉得想去上厕所。于是就跑去了东头的厕所。本来我是不应该在这么晚到东头的厕所的,因一时高兴也就忘记了。?

当我要走出厕所的时候,楼道的声控感应灯突然灭了。我跺了一下脚,竟然灯没有亮。我想大概是声音太小了吧,就双脚跳起来,重重一声“咚”,灯亮了。?

就在灯亮的一霎那……眼前出现了一个女生。?

哎,原来是412的女生,差点被她吓死。?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我也没想到,她竟然发出一声惨叫然后晕倒……?

难道我背后有什么东西?……?

当晚我回去宿舍以后就不断做噩梦,第二天醒来才知道,原来全宿舍的姐妹都在做同一个噩梦。414这个数字不吉利的宿舍,果然很邪。

 反璞归真,是佛教养生思想的精华。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佛家养生思想,希望对你有用!

 佛家养生理念

 佛家养生法是以智慧作真实的观照,然後直接应用於生命本质的回归与生活极乐的体现。因此,佛教自始至终都洋溢著生命的热爱。为了解脱身心疾患与痛苦,生死无常轮转的局限,以及受小我意识支配的困扰,释迦牟尼佛的一生,都以自己所彻悟的宇宙人生的真理,而从事教化的伟大事业,期使弟子们超越烦恼生死,达到涅盘的彼岸。因此,在烦恼的根除,业障的净化,身体的调治,行为的规范,思想的修养,心地的智慧,平等的光明,以及利世的慈悲方面,?均施予大众以养护生命的真谛。

 众生的烦恼痛苦,来自於无知与执著,所以佛家的养生关键,在於开智慧、悟真理、破私我的执著,转法理的拘泥,使人人从根本上显明人性中的贞妙之德,开发潜能,使身心康健,寿命延长。

 佛家戒、定、慧三学,是养生之道的重要部分,其中戒律生活是凡夫符合圣德的道德规范;禅定是身心平衡舆宁静的修养;智慧是觉悟真理,掌握因果规律,观照人生实践的根本。此外如持斋可以慈悲人心;节食能排宿垢以清脏腑;念佛使人心印佛德;持咒是为清净身、口、意三业;礼佛可以化我慢健身腰;经行可以散血气;赞诵可以畅心志;六度可以顺法性、除六弊;四摄可以和众生而利乐,如此等等皆方便中事。

 要论佛家养生的要妙。唯有空字妙诀。「於事无心,於心无事」,知万法缘起故空,知本性清净故空,知身心不二故空,知生死一如故空。空者非空无消极之义,而是积极向上的光明锐气,空是大智慧,空是金刚王宝剑,空是融摄万有的大宝藏,空是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因为空故,顺逆不动;因为空故,苦乐不计;因为空故,冤亲平等;因为空故,时空无碍;因为空故,身心自在。

 由此之故,空是最高的人生修养,佛是空王,寺为空门,如能在人生路上时时与空相应,则「日日新月月新」,则「日日是好日」,则「日面佛,月面佛」。人生的乐趣,生命的价值,尽在空净妙明中包含无余。

 我们现代人如果注重生命的价值,欲以养生之道而成为有德之人而利乐於世间,那么,必然要破除贪钱财、纵情欲、行弊恶、耍阴谋的坏习惯;要放下手中的麻将,放下摸**的手,放下手中的酒与烟。当一个人因为养生离开斗诤与冤结,离开自私与多求,离开盲目与执著,那么他就能亲和天空与海洋,亲和大地与万物,亲和善人与美德。当亲和无间的心安身立命时,和光同尘而身心超然,以无喜无嗔的修养,随缘地在日出日落的生生不已中,去为大众点燃一盏心灯,共耀在繁华的夜空中。

 佛家茶道养生思想

 ?无?是历代禅僧常书的一个字,也是茶室中常挂的墨宝。?无?成为禅语出于赵州和尚的?无?字案。从前有一个僧人问赵州和尚:?门前那只狗是否有佛性?发问的僧人心里想,佛经中写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那么狗自然有佛性,师父回答一定是?有?。可是赵州和尚回答却是?无?!赵州和尚是有道高僧,他不会不懂得?众生皆有佛性?,但是他为什么偏要回答?无?呢?这是这段禅宗公案的关键。按理讲,既然众生皆有佛性,狗是众生之一,狗当然亦有佛性,可见赵州和尚所说的?无?不是世俗所说的?无?,而是超越了世俗认为的?有?、?无?,这正是佛教的世界观反映。

 讲到?无?,不能不提及五祖传道的典故。禅宗五祖弘忍在将要传授衣钵之前,曾召集所有的弟子门人,要他们各自写出对佛法的了悟心得,谁写得最好就把衣钵传给他。弘忍的首席弟子神秀是个饱学高僧,他写道: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弘忍认为这偈文美则美矣,但尚未悟出佛法真谛。而当时寺中有一个烧水的小和尚叫慧能,他也做了偈文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弘忍认为慧能了悟了,于是当夜就将达摩祖师留下的袈裟和铁钵传给了慧能,后来慧能便成了禅宗六祖。慧能的了悟在于他参透了佛教三法印,明白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真理。只有认识到世界?本来无一物?,才能进一步认识?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茶学界普遍认为,只有了悟了?无?的境界,才能创造出?禅茶一味?的真境。?无?是茶道艺术创作的源泉。

 直心是道场

 茶道界把茶室视为修心悟道的场所。?直心是道场?这一禅语典故出自《维摩经?菩萨品第四》。据该经记载:有一天光严童子为寻求适于修行的清静场所,决心离开喧闹的城市,在他快要出城市时,正巧遇到维摩诘居士。光严童子问维摩诘居士:

 ?你从哪里来?

 ?我从道场来。?

 ?道场在哪里?

 ?直心是道场。?

 听到维摩居士讲的:?直心是道场?,光严童子恍然大悟。既然?直心是道场?,那么又何必要离开这喧闹的城市去四处寻找清静的修身之地呢?

 茶道认为现实世界即理想世界,求道、证道、悟道应像维摩诘一样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解脱也只是在现实生活中去实现。维摩诘所说的?直心是道场?是茶人喜爱的座右铭。

 佛教的因果思想

 从生物学来说,一种生命能从千百亿个胚胎中脱颖而出,非常不易,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作为高级生命的人类,从十月怀胎到出生,从呀呀学语到小学、中学、大学,从工作到成家立业,其历程更是复杂而漫长,期间充满变数。自古至今,人类一直执着地探寻着这些变数后的支配力量和运作规律。或尊上帝,或祀鬼神,或演周易,或占星象,或测八字,或看命相,如此等等。它们多数是非因计因,非果计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命运,惟有佛教基于?诸法从缘起?的宇宙法则,阐明了影响众生命运的道德性的因果规律,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

 佛教养生之道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贯穿着三世因果的观念。佛教基于这种观念,要求信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直至解脱生死,成就佛果。

 佛教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都是因果的存在,自然界万事万物因果分明,人世间的智愚、美丑、寿夭、穷通又岂是偶然!而决定这些因果差别的既非上帝,也不是别的什么外在的神秘力量,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构成的业的作用。也就是说,人世间受道德律的制约,人们必须对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为负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教认为,业果是通于三世的:今生作业今生受报者,谓之?顺现受?;今生作业来生受报者,谓之?顺生受?;今生作业来生不受,多生以后方受报者,谓之?顺后受?。所以《大宝积经》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我国早在《书经?洪范》中就提出幸福人生的五大标准,为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儒家认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只有长期行善积德、修心养性,才有可能?五福临门?。这一点与佛教的因果思想有相通之处,当然佛教因果的思想要深刻、广泛得多。佛教认为,杀生者得寿命短促报,偷盗者得资财匮乏报,邪*者得妻不贞良报?。反之,若放生、护生,则得长寿报?。譬如说,过去或前生爱虐待动物的人,今世就多病;过去或前生嗜杀者,今世就会得短命的苦果;过去或前生吝啬的人,今世就会贫穷;过去或前生傲慢的人,今世就卑贱;过去或前生激动好怒的人,今世就丑陋?。

 佛教很早就流传有一则救蚁延生的著名公案:佛在世时,有一比丘已证道果,得六神通,预知随侍身边的小沙弥,再过七天,性命将尽。因此命沙弥回家探省母亲,并吩咐说:?八天以后再回来。?小沙弥回家,八天后回到师父身边,比丘觉得很奇怪,于是入定观察原因。原来沙弥在回家途中,看见蚁穴被水浸入,千万蚂蚁困在水中将被淹死。沙弥顿发一念慈心,随即脱下袈裟堵住水流,并用竹作桥救渡,万千蚂蚁因而得免溺死。由此功德,沙弥转短寿而成长寿,后来活到80岁高寿,并获证罗汉果,永离六道轮回之苦。

 这则公案说明,要想健康长寿,不完全在于吃得多好,保养、锻炼得多好,根本之道还在于有一颗平和仁慈之心,能广作善事。古来众多的高僧生活十分艰苦,衣食住行依戒规降到了极低的水平,而他们的寿命多数都能超过生活优裕的帝王、官绅,这值得世人深思。现代社会,人类因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整体寿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由于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社会竞争激烈、物欲横流、道德失范,以及核战争威胁、恐怖主义等,出现了艾滋病、癌症等许多过去少有的疾病,人们的精神高度紧张,亚健康状态及患心理疾病者日益增多,二战以来仅因各种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就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的人数。这一切是一般的养生之道所无法解决的。它表明,佛教的因果思想和养生之道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广义的养生之道应与佛教的修行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养生要以涵养心性、增进道德为基础,为前提,要尽力把握、修正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为,使之符合因果规律。基于这样的认识,广大佛教徒在礼佛诵经、忏悔发愿、参禅念佛的同时,还要发扬大乘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积极从事布施、放生、护生、以及植树造林、修桥铺路、赈灾、义诊等种种慈善公益事业,在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福德智慧。我想,在这样的基础上,?养生?才是积极的,并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当然,因缘果报是非常复杂的,非圣人不能究竟。尤其在现代社会,近百来年的变化超过以往数千甚至数万年的变化,我们更不可将佛教的因果观念简单化、庸俗化,生搬硬套,致遭讥嫌或疑谤。应深刻领会、把握因果律的精神实质,这样才能将它与养生之道很好地结合起来。

关于“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发表评论

湖美说sitemap1 sitemap2 sitemap3 sitemap4 sitemap5 sitemap6 sitemap7 sitemap8 sitemap9 sitemap10 sitemap11 sitemap12 sitemap13 sitemap14 sitemap15 sitemap16 sitemap17 sitemap18 sitemap19 sitemap20 sitemap21 sitemap22 sitemap23 sitemap24 sitemap25 sitemap26 sitemap27 sitemap28 sitemap29 sitemap30 sitemap31 sitemap32 sitemap33 sitemap34 sitemap35 sitemap36 sitemap37 sitemap38 sitemap39 sitemap40 sitemap41 sitemap42 sitemap43 sitemap44 sitemap45 sitemap46 sitemap47 sitemap48 sitemap49 sitemap50 sitemap51 sitemap52 sitemap53 sitemap54 sitemap55 sitemap56 sitemap57 sitemap58 sitemap59 sitemap60 sitemap61 sitemap62 sitemap63 sitemap64 sitemap65 sitemap66 sitemap67 sitemap68 sitemap69 sitemap70 sitemap71 sitemap72 sitemap73 sitemap74 sitemap75 sitemap76 sitemap77 sitemap78 sitemap79 sitemap80 sitemap81 sitemap82 sitemap83 sitemap84 sitemap85 sitemap86 sitemap87 sitemap88 sitemap89 sitemap90 sitemap91 sitemap92 sitemap93 sitemap94 sitemap95 sitemap96 sitemap97 sitemap98 sitemap99 sitemap100 sitemap101 sitemap102 sitemap103 sitemap104 sitemap105 sitemap106 sitemap107 sitemap108 sitemap109 sitemap110 sitemap111 sitemap112 sitemap113 sitemap114 sitemap115 sitemap116 sitemap117 sitemap118 sitemap119 sitemap120 sitemap121 sitemap122 sitemap123 sitemap124 sitemap125 sitemap126 sitemap127 sitemap128 sitemap129 sitemap130 sitemap131 sitemap132 sitemap133 sitemap134 sitemap135 sitemap136 sitemap137 sitemap138 sitemap139 sitemap140 sitemap141 sitemap142 sitemap143 sitemap144 sitemap145 sitemap146 sitemap147 sitemap148 sitemap149 sitemap150 sitemap151 sitemap152 sitemap153 sitemap154 sitemap155 sitemap156 sitemap157 sitemap158 sitemap159 sitemap160 sitemap161 备案号:豫ICP备202300009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