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大全文章正文

家乡大二开挂后的表现

常识大全 2025年04月30日 14:58 922 淦建利

网上有关“家乡大二开挂后的表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家乡大二开挂后的表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林则徐,福建省侯官人,清朝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以“禁烟”闻名于世,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

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林则徐童年家境寒苦,但是他有一个温馨的大家庭。父亲是当地的教书先生,林则徐是他的次子。林父非常重视教育,四岁时,父亲就将他带到私塾中教他识字。父亲精心培养天资聪慧的林则徐,认为儿子长大一定会有大成就。林则徐八岁时,在学堂写出了“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震惊四座。从小看大,这孩子年龄幼小,心中却格局很大,格局大的人,必有所成。

河南省永城县知县郑大模有一次遇到林则徐,见他文思敏捷,非同凡响,认为此子必成大器,于是留上了心。事实证明,这个知县很有眼光。1804年,林则徐参加乡试,中举人。在揭晓成绩的那一天,他正式迎娶郑大模的女儿郑淑卿为妻。

嘉庆十一年,林则徐担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专责处理商贩洋船来往、米粮兵饷的文书记录。任内得到福建巡抚张师诚赏识,招他为自己的幕僚,并将自己公事上的知识、权术传授给林则徐。嘉庆十四年镇压海盗时也带林则徐一同前往,让林则徐在参与中得到历练。年底,张师诚还推荐林则徐的父亲担任了乐正书院的主持,使林家经济状况得以改观。

嘉庆十六年,26 岁的林则徐赴京会考,殿试高居第二甲第四名,选为庶吉士,授翰林编修,从此踏上了官宦之途。

林则徐在翰林院七年。他于嘉庆十九年加入了由地位不高的京官组成的宣南诗社,结交龚自珍、魏源等人,并成为他们的领袖。

嘉庆二十一年,林则徐离开翰林院,往江西南昌任考官,父亲特地致信给他,嘱咐林则徐要慎选人才。林则徐任考官期间,公正严肃,博得好名声。

嘉庆二十五年,林则徐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当时河南南岸河堤缺口,河南巡抚琦善办事不力,引发了大水灾。林则徐向嘉庆帝上书,指责琦善无能。

林则徐不畏权势,为官清廉,刚正果敢,想做事、能做事,却有一些官僚对他猜忌、冷嘲热讽、甚至痛恨,不免制造事端,林则徐对官场感到厌倦。后来父亲病危,林则徐以照顾父亲为由辞官而去。

林则徐父母非常反对林则徐辞官,而且林则徐辞了官,回到家乡也没有别的什么技能可赖以生存,只好不情愿地再想办法回到官场去。道光帝知道林则徐是个人才,特地召见夸赏他,破格让林则徐复职。有了道光帝的喜欢和信任,林则徐的人生开会说开挂了。

道光三年,林则徐任江苏按察使,任内他很有作为,整顿吏治,改革审判程序,并亲自裁决案件。甚至黑夜潜行,明查暗访,验尸时亦亲自动手。短短在任四个月内,就把江苏的积压案件处理十之八九,被江苏人民称颂为“林青天”。他并认为江苏之风气败怀,全因鸦片害人,于是下令江苏禁烟。

道光十年任湖北布政使,随后又擢升东河河道总督。为了治理黄河,林则徐亲自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查看沿河地势,水流情况。

道光十七年,林则徐升湖广总督。面对湖北境内夏季河水常泛滥成灾的境况,林则徐采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汉数千里长堤,安澜普庆,无一处漫口。

道光十八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处禁烟。

林则徐查找各家烟馆,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进入中国。

外商拒绝交出鸦片,林则徐与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林则徐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最终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众多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约237万余斤,近2万箱。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鸦片。

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大快人心,林则徐因此被称为“民族英雄”,闻名中外。

禁烟行动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充分肯定。道光帝看了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报告,欣喜万分。不久,林则徐55岁生日,道光帝亲笔书写了“福”、“寿”二字的大楷横匾,差人送往广州,以示嘉奖。

但是,因为禁烟和抗英,也给赤胆忠心的林则徐带来了灾难。林则徐后来因此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的流放生活。

禁烟不久,林则徐面临的形势就迅速恶化了。

1840年6月,英军派舰队封锁了珠江口,开始进攻广州。林则徐严密布防,英军进攻未能得逞。英军受阻后沿海岸北上,攻占定海,随后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到了北京的安全。

道光帝惊慌失措,急令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欲将林则徐作为“替罪羊”。

从此,各种诬陷、打击和指责,接连降到林则徐头上。琦善当然不会错过这陷害和打击报复林则徐的机会。他险恶的声称,英国不满的就只是林则徐一个人,只要朝廷惩治了林则徐,所有问题都可解决。

这时候的林则徐,仍然不顾个人安危荣辱,还两次上奏,大胆陈述禁烟抗英的合理性和正义性,希望朝廷坚决继续开展禁烟运动、驱逐洋人、收缴鸦片。但是腐朽无能、惧怕洋人的道光帝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再也不是先前赏识赞扬林则徐的他了。道光翻脸不认人,居然指责林则徐“简直是一派胡言”。林则徐愤怒,却无能为力。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道光帝下旨,将林则徐革职严办,并由新任钦差大臣琦善对他进行审问和发落。1841年5月1日,林则徐降为四品卿衔,速赴浙江镇海听候谕旨。到镇海后,林则徐积极参与当地海防建设。不久,将军奕山在与英军作战中打了败仗,为了开脱罪责,竟造谣说英方是愿意议和的,他们恨之入骨的只有林则徐一人。必须再次惩办林则徐,英方才肯罢兵议和。道光帝求和心切,便把广州战败的责任再次归罪于林则徐,革去林则徐职务, 从重发往新疆伊犁。

被投降派诬陷的林则徐,踏上西去的戍途。在与家人告别时,林则徐满腔愤怒地写下了著名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这是林则徐炽烈爱国情感的淋漓表达,是忠君为国的民族英雄壮怀激烈、感天动地的博大情怀的写照。

1850年11月,历经坎坷的六十六岁的林则徐,指天三呼“星斗南”,与世长辞。

林则徐是“ 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的人 。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以及与侵略者的斗争中,深深意识到国人对西方知识的贫乏、对王朝之外世界的无知。通过外文报刊、书籍进行翻译,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林则徐认识到,只有向西方国家学习,才能抵御侵略。

林则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他建议朝廷制炮造船;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较为系统的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

为适应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林则徐叫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标志着西方国际法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标志着近代国际法开始在我国应用于对外交涉,标志着中国近代国际法学史的开端。从理论上说,林则徐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先行者、中国国际法学的开山者。

林则徐一生从政40年,历官13省,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个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他时时处处都表现出一丝不苟的精神。“ 无一事不认真”。

虽然林则徐挽救不了清王朝灭亡的命运,但他殚精竭虑地干成的每一件事,都给国家,给百姓带来的好处。林则徐每任一职 ,每做一事,从无敷衍马虎。

美国学者所著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称赞林则徐是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员,“林钦差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英国著名香港史专家安德葛在《香港史》中谈到,林则徐的禁烟行动,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英国人完全出乎意料,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美国华裔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中说,林则徐以他的勤奋、改进政府工作的强烈愿望以及全力为民谋利的信念而著称。

林则徐从政之余,喜欢藏书,书法也非常好。潜心搜罗前朝及当代各类书籍。藏书楼有“七十二峰楼”、“云左山房”,专用贮书,积三十余楹。贬谪伊犁时,以大车7辆,载书20箧。

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让我们重读林则徐的这首诗,感受他的博大情怀。

北大博士毕业后当医生,因“晕血弃职”回乡领低保种田,后来怎样?

我是两个女孩儿的妈妈,我深爱她们。

所以当她们在我身体里面,还是个小种子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要给她们这个世界上,我能够给到她们的最好东西。包括爱、时间、金钱,甚至是生命。

这么些年来,两个小人儿慢慢长大,我和孩子爸爸一直在努力着为我们的未来奋斗,简单而幸福,纯粹而快乐。这是我们一家四口生活的主旋律。

但,和许多普通而平凡的家庭一样,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时不时会冒出一些小烦恼。就如我标题说的,家庭周遭的“重男轻女”思想,时不时作祟,每当碰上这种情况,我心理就会不愉快,不是担心我自己,而是担心我的女儿们受到影响。

小的时候,她们是不懂的,可是随着年龄增长,似乎她们能够感受到一些。

昨天晚上,大女儿突然跟我说:“妈妈,我不想当女孩子,我要是男孩子就好了。”

我心理一紧,这是遇见啥事了?问到:“为什么呢?”

“因为女孩子长大了,就不可以跟妈妈住一起了,想你,就不可以跟姥姥住一起你,而爸爸却可以跟奶奶住一起”。

一时间,我竟然有点不知道该说啥好:“等你长大了,妈妈是可以跟你住一起的,只要你愿意。”

“那妹妹怎么办呢?”

“我可以跟你住一段时间,再跟妹妹住一段时间,你们最好不要住的太远呀”

“那好吧”

随后就不在提起。我想可能是,最近妹妹比较闹腾,我关注妹妹比较多,她是在转移我的注意力吧,希望妈妈能够多陪陪她。并不是我心理认为的,她又受到外界“重男轻女”思想影响了。

我之所以会紧张,是因为我可能潜在的,受到了“重男轻女”思想的伤害。为什么说是潜在呢?因为实际上我自己并没有“重男轻女”的经历。

小时候,我是姐姐,下有弟弟,我们两个是在计划生育政策下正常出生的孩子。爸妈对我们俩一视同仁,我得到的并不比弟弟少,相反,我因为勤奋,上了大学,读了研,弟弟由于贪玩儿只念了高中就辍学务工。

爸爸兄弟四人,每个伯叔都有男孩,大家庭里面,相反更加喜欢我们女孩儿,因为我们堂姐妹几个学习成绩相对都较好。整个童年,过得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唯一遗憾的是,我妈妈这边,姐妹7个,外公外婆一直想要一个男孩,但是直到两个小姨作为双胞胎女孩出生后,才打消他们生儿子的念头,因为那个年代,生活实在太清苦,再生就养不活了。况且连续五个女儿之后,又来了个双胞胎女儿,可能命中注定,就不会有儿子了吧。

所幸,妈妈姐妹七个,在日子及其吉艰难的情境下,都长大成人。在哪个男孩就是劳动力的年代,外公一个人扛下所有的重体力活儿,外婆靠着勤俭和精打细算,把一群孩子养大,实属不易。

一直以来,外公外婆对我们表兄弟姐妹都是非常宠爱的,儿时的暑假,我们都喜欢齐聚外婆家,听外婆给我们讲童谣,外公给我们讲过往经历。任凭我们怎么嬉笑打闹,都没有严厉的呵斥,只有一顿顿美味的农家饭菜等着我们,在外婆家就格外的放松和开心。所以我一直以为,外公外婆是幸福和开心的。

然而这只是外在表现,随着年岁的渐长,我终于明白外公时常会莫名长叹一口气的原因。也明白了五姨条件那么好为什么会那么晚才结婚的原因。因为外公没有儿子,五姨一直想要“招女婿”,愿意上门的人选不多。后来终于遇见五姨父,家里兄弟特别多,才愿意上门,结婚生子,而后孩子跟了妈妈姓。外公脸上才逐渐有了喜色。

晚年行动不便时,他逢人就念叨,如果自己有儿子就好了。虽然姨母姨夫们一直轮流照顾,五姨也尽到了甚至比一个儿子更周到的职责,生活各个方面都安排的无微不至,但他直到去天堂也没有放下没有儿子的遗憾。想来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无法改变的。我们也只能寄希望于在天堂他能够开心。

外公那个年代,重男轻女,有着封建的土壤,以及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特殊性。但这种思想,也严重的影响到我妈妈这一代。

妈妈姊妹七个,每个姨妈都有一个男孩,算是取得了平衡。但也有意外的情况。四姨两个大女儿,一个小儿子比俩姐姐小了接近20岁。是超计划生育躲着生的,而且是冒着高龄风险生的。

四姨算是姐妹几个里面嫁得较好的,四姨父年轻时候人长的帅气,家里条件也不错。两个表妹机灵可爱,小时候特别羡慕她俩讨人喜欢。四姨为人处世麻利爽快,也是我比较崇拜的姨母。可是就在表妹们忙着上大学 的时候,她竟然东躲西藏生了个儿子。最令我震惊的是,我听到一句话从她口中说出:“没有儿子,就没人传宗接代。”听到的时候,我震惊了。

得知这个消息,我突然很庆幸,幸亏我妈妈第二胎生了弟弟,不然,我是不是也会面临20几岁还有个小婴儿弟弟的局面?那绝对是会的,因为妈妈并没有比四姨开明多少。

自从生了大女儿,每一次回家,妈妈都会提一次让我再生一个的想法。我知道她的意思,自己亲妈,我会直接了当跟她说,儿子女儿都一样,你看你女儿我不也是挺优秀的?

她也只是笑一笑并不过多强求,转而婉转的跟我说,一个孩子太少了,再生一个有个伴儿,老了有个照应之类。这个我倒认同的。我和老公都出自双子女家庭,叔伯也都是两个孩子,从小一块长大,大家庭总是热热闹闹的。所以我们并不排斥生二胎。

随着二女儿 出生,每一次回家,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身边各种对于只生女儿的不太友好。

二女儿还未出生时,我大着肚子回家,老公奶奶总想找机会问我是不是男孩。婆婆和姑姑们聊天,也会猜想最好生个男孩。我理解大家对于凑成一个好字的期待,但对于身怀六甲的孕妇来说,听到那些窃窃私语,心理莫名的反感。

二女儿出生后,逢年过节,回老家,我都会去探望我的外婆,她每一次必定会提到,让我再生一个。老人家,我都是顺从的说好的,好的,会生的,正准备要呢,让她放心。

对于外婆一代人由特定历史原因形成的执念,我无意吐槽,也改变不了,所以我选择应和,只想让老人家开心满意。

但对于妈妈婆婆这一代,我选择直接干脆的表达我的想法。两个女儿挺好的,我们不会再要了。可能他们心里还是想的,但是却不能够左右我们的思想。

很久一段时间,她们不在提起。但前几天三胎政策开放,妈妈又提了一次,我还是果断拒绝了,看我这么坚定,她悻悻的说了句:现在生活不用出劳力苦力了,要不要儿子也不重要了。

我接话:“现在是靠智力的时代,女孩同样可以挣钱养家,取得和男生同样的成就。我们也不需要儿子来防老,女儿同样可以的,你女儿我不就是最好的例子?”说完,她笑了,看她表情,倒像是释然了不少,颇感欣慰。

话说回来,跟我自己妈妈,我想啥说啥,表达的也非常痛快。可是对于婆婆,总是很微妙。

我的婆婆有两个儿子,而且都非常优秀,在我们家乡那个小圈子,他的两个儿子小时候都表现得特别聪明,一路开挂,都上了非常好的大学,婆婆也因此非常骄傲。在她的同龄人之间,可谓春风得意。

生大女儿的时候,她很高兴,因为自己没有女儿。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还可以生二胎,有盼头,二胎要生儿子。曾经无意间听到他和老公聊天,说要再生一个孙子。当时整个人心情特别不好。但她不当我面说,我就装作不知道。

二女儿出生后,我不知道她的真实心境是怎样的,但从细微的表现上来看,她是不太满意的。但这么多年的一起生活,她也知道了我和老公的态度,不会干涉,就是想干涉也没有用。

不满意的时候,她应该是只会私下跟公公,跟老家的姑姑们抱怨一下,发泄一下,但对我这个儿媳妇,她不会直接说。因为她知道,说了也没用,儿子和媳妇是一条战线。儿子都没有改变,想要改变媳妇无异于以卵击石。

就这样,我沉浸在俩个女儿的幸福成长之中。我以为婆婆渐渐放下了“重男轻女”的执念,一件小事,让我发现,原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孩子的一句话,让她暴跳如雷,我彻底认清了她的真实想法。

事情是这样的,老公弟弟和女朋友订婚,姑父和小叔作为见证人从老家赶到南京。订婚事件结束后,我和老公尽地主之谊,请大家吃晚餐。想到晚餐男士们都会喝点酒,我们就打车前往。

我和大女儿、弟弟、弟弟女朋友、婆婆一辆车,老公带着小女儿和其他人一辆车。就这样子大家开开心心去吃饭。婆婆坐前座,我抱着大女儿和弟弟及女友依次坐后排。大女儿手舞足蹈很开心,我们也一直开心的聊天。

大女儿突然对未来弟媳说:“阿姨,你们以后生了小妹妹,我和妹妹有好多好多衣服,可以送给她穿,还有好多玩具送给她。”弟弟女朋友不好意思的笑了,很开心的说:"好呀好呀。”我正准备说话,一直在前排没有参与我们谈话的婆婆突然转身,大声说:“二叔他们没钱么,买不起衣服么,要穿你们的?”?

气氛骤然尴尬。孩子好像也被吓到了。

我真的非常非常的生气,但碍于婆婆还没有过门的二儿媳妇的面子,我没有说一句话。

我手足无措的安慰我的女儿:“你和妹妹的衣服可以送给很多需要的小朋友,回头妈妈可以帮你联系捐赠的。这样子我们可以献爱心,帮助很多需要的小朋友。”好在孩子的注意力特别容易转移,很及时的被我带入下一个话题。

婆婆并非蛮不讲理之人,相反是相当明事理的。但在这种场合,跟一个小孩子计较童言无忌之语,显然这并不是她刻意为之,而是在心理早就埋下的无意识的,但确是真实反映她内心的想法的本能反应:二儿子怎么能生女儿呢,肯定要生个孙子的,女孩的衣服 是肯定不能要的。?

但她在这种场合公开怼我的女儿,她亲手带大的孙女。我非常气愤,也当真高看了她。其实她和家里七大姑八大姨没有任何区别,骨子里面的重男轻女思想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或者说,一直以来,她因为儿子带给她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她希望是永久持续下去的。

同时有那么一刻,我非常同情弟弟及未来弟媳,同时也祈祷未来他们一定要生个儿子,如果果真生了女儿,我们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恐怕总会有那么几个时刻,会面临对于生儿子的低气压氛围。

事实上,我们生活在南京,周围是没有重男轻女的氛围的。但回到老家,那种氛围就会让人感到窒息。家里的人们会以哪家生了儿子而津津乐道,甚至在计划生育严格的那些年,很多人都会费尽心思生下儿子,不惜隐姓埋名,寄养在别家。二胎、三胎政策放开后,这些孩子开始陆续“认祖归宗”。大家默认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我无意批判这些人的“封建性”,也没有那个能力扭转乾坤。我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愿我的女儿们少受这些影响,以一个正常健康的心态正视自己是女孩的身份,仅此而已。

所以,你莫怪母亲爱护女儿本能反应,但凡女儿们遭受“重男轻女”思想的歧视,我肯定会十倍、百倍的反击,无论你是长辈,还是高官,谁动了我的奶酪,我必灭谁!

没有生孩子之前,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也会因为“重男轻女”思想而困扰,这种困扰时不时就会冒出来一下。有的时候,在老家看见长辈们对我女儿的喜爱,会有那么一刻的恍惚,我认为是假象。

我知道这是不对的,长辈们对孩子肯定是真爱无疑,对儿子的期待也是真的。两者并不矛盾,也是我改变不了的事实。

我可以做的,就是改变我的心境,变得足够强大来坦然面对这件事。任凭你怎么期待,我自过我的生活。如果我局促在这个狭隘的思想里出不来,那么对自己并没有好处。

有时候会有一丝庆幸,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那个圈子,很难想像如果我仍旧生活在那里,不是说我一定会被长辈们同化思想,但至少,我会要付出多得多的心理建设,才能坦然的面对只有女儿的事实,不是么。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的多虑是对的,我要正视我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坦然,足以承受这些若有若无、气若游丝的思想侵蚀;还要储备足够的智慧,用来解决孩子们可能会遭受的突如其来的种种发难。

保护好自己,因为我也是女孩。

更要保护好女儿们,把你们带到这个世界,希望你们喜欢自己的女孩身份,认同自己,健康乐观成长。

父母无铠甲护身,但你们确是我们唯二认同的孩子,无关性别,无关任何其他。

? 2021年6月25日,大女儿生日之际寄语

不管是古代的科举还是现代的高考,社会主流终究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要看到高学历的总是会另眼相待一些。学历确实可以说明很多事、比如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等。但是实际上也不能一杆子全部打翻了,确实存在不少学历不高但能力不错的存在,也有很多眼高手低的高材生,在社会中撞得头破血流,最后一事无成。

张进生就是典型的高开低走,全家人为了供他读书,就连姐姐都辍学嫁人了,他也确实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如果土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一路靠近湖南医科大读本科、后面更是一路开挂成为了北大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这个学历别说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了,就是今天都是金光闪闪的。

但是实际上,在读医科之前,张进生根本不知道自己还有晕血的毛病。等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本科读完后在实习中了。其实晕血并不算是个大毛病,很多人是可以靠后天克服的,用大白话说就是多看看,晕着晕着就习惯了。实在不行,那个时候转专业也不是来的,多的是学生读研的时候跨专业的。因为很多人高考前就闷头读书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稀里糊涂的报了个专业又发现不喜欢不合适的真的挺多。

可是张进生是个典型的书呆子,他在实践中受了挫折,就想躲进他一直都很游刃有余的理论的世界,也就是书的世界。同时他也不舍得学了四年的成绩,不愿意转专业,就这样一意孤行的为了逃避面对现实一直读书读到最后博士毕业了,却不敢到一线去。

拖着拖着好的岗位也没有份了,他被分配到一家乡镇医疗所当医生,可是他又觉得这地方配不上自己的学历、工资也不算高。再加上他不善与人交际的低情商,堂堂医学博士就逃回家当了18年的啃老族。到现在还依靠低保来生活,父母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让他去种地当个农民也好过啃老。可怜天下父母心,怎么也没想到优秀的儿子变成了这么一副窝囊样。

其实拥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却不能上一线的未尝不可去做科研,说不定还能研究出什么东西出来。归根到底还是读太死了,不知变通,一受到挫折就爬不起来了。虽然家里不富,可是从全家都供着他读书就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家里也是不怎么做苦力的,某种意义上的被宠坏了。宠坏很多时候和父母的态度有关而不是直接和金钱挂钩。

现在国家都是倡导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而不是仅仅看成绩。不过在现在这个社会,高考还是最重要的通道,同样也是唯分数论的。唯分数论也不是没有优点,如果要比别的才艺之类的,条件好的家庭肯定更占优。不过现在信息发达了,很多年轻学生都开始有意识的关注大学专业,也会向着想读的专业努力,这也是个好现象.

关于“家乡大二开挂后的表现”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发表评论

湖美说sitemap1 sitemap2 sitemap3 sitemap4 sitemap5 sitemap6 sitemap7 sitemap8 sitemap9 sitemap10 sitemap11 sitemap12 sitemap13 sitemap14 sitemap15 sitemap16 sitemap17 sitemap18 sitemap19 sitemap20 sitemap21 sitemap22 sitemap23 sitemap24 sitemap25 sitemap26 sitemap27 sitemap28 sitemap29 sitemap30 sitemap31 sitemap32 sitemap33 sitemap34 sitemap35 sitemap36 sitemap37 sitemap38 sitemap39 sitemap40 sitemap41 sitemap42 sitemap43 sitemap44 sitemap45 sitemap46 sitemap47 sitemap48 sitemap49 sitemap50 sitemap51 sitemap52 sitemap53 sitemap54 sitemap55 sitemap56 sitemap57 sitemap58 sitemap59 sitemap60 sitemap61 sitemap62 sitemap63 sitemap64 sitemap65 sitemap66 sitemap67 sitemap68 sitemap69 sitemap70 sitemap71 sitemap72 sitemap73 sitemap74 sitemap75 sitemap76 sitemap77 sitemap78 sitemap79 sitemap80 sitemap81 sitemap82 sitemap83 sitemap84 sitemap85 sitemap86 sitemap87 sitemap88 sitemap89 sitemap90 sitemap91 sitemap92 sitemap93 sitemap94 sitemap95 sitemap96 sitemap97 sitemap98 sitemap99 sitemap100 sitemap101 sitemap102 sitemap103 sitemap104 sitemap105 sitemap106 sitemap107 sitemap108 sitemap109 sitemap110 sitemap111 sitemap112 sitemap113 sitemap114 sitemap115 sitemap116 sitemap117 sitemap118 sitemap119 sitemap120 sitemap121 sitemap122 sitemap123 sitemap124 sitemap125 sitemap126 sitemap127 sitemap128 sitemap129 sitemap130 sitemap131 sitemap132 sitemap133 sitemap134 sitemap135 sitemap136 sitemap137 sitemap138 sitemap139 sitemap140 sitemap141 sitemap142 sitemap143 sitemap144 sitemap145 sitemap146 sitemap147 sitemap148 sitemap149 sitemap150 sitemap151 sitemap152 sitemap153 sitemap154 sitemap155 sitemap156 sitemap157 sitemap158 sitemap159 sitemap160 sitemap161 备案号:豫ICP备202300009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