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大全文章正文

古今对联欣赏

常识大全 2025年05月02日 10:31 951 飞航小姐姐

网上有关“古今对联欣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今对联欣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古今对联欣赏(一)

春联小史

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在门上或大门两边贴上大红的、写着吉祥联语的对联,以烘托新年的气氛,这也是古代遗风。

战国时,中原百姓在门旁挂“桃梗”堪称春联之“始祖”。所谓桃梗,就是用桃木刻的木偶,据云可以驱邪恶,保平安。后来渐渐变成挂“桃符”。桃符也叫门神,是用桃木板刻上“神荼、郁垒”的字样,相传这是两个能降伏恶鬼的神。”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皇帝孟昶(chǎng)写的,现在公认是最早的一副春联。

“春联”名称的诞生是在明朝。据载: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曾在除夕传下圣旨“公卿士庶家,须加春联一副”,要各家各户贴上春联,并微服出巡,观赏取乐。朱元璋还亲题一联赠予文臣陶安,联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经统治者这么一提倡,自此,春联之风流行民间。

(注:因对联最早源于春联。)

对联种种

春联:是对联中使用最广的一种节日用联,多数是悬挂或粘贴在大门两边。春联,有的地方又叫“春贴子”、“门贴”、“门对”、“对联”、“挥春”等。

婚联:即结婚用联。多含有祝福新人幸福、白头偕老等意。

寿联:祝寿的对联。多含长命百岁、赞颂德行等。自作寿联的,也有对自己一生作总结或对人寿、康宁等进行描述。

贺喜联:因亲朋有喜事而赠送之联,多有恭贺、祝愿之意。

题赠联:指题赠友人、晚辈、下级或河山风光等的联语,多有劝勉、赞颂等意。

集句联:将古文、诗词中的对偶句集拼而成的对联,又称作诗词集句联。

趣对:指游戏笔墨、具有趣味而雅俗共赏的对联,其内容一般活泼,诙谐有趣。

戏台联:旧时演戏,往往在戏台两旁贴副对联,或宣传戏剧的特点和作用,或指导观众观戏,或反映剧场的欢乐气氛。有的戏台联还借题发挥,寓意深长。

名胜楹联:是指风景名胜之处的对联。这类对联,有的写景咏物,有的抒怀叙情,有的评人论史,有的借景说情。其风格多样,或诙谐纤巧,或明快豪放,或庄严深沉。

口语联:指包括对联的口头创作、俗语对和白话对联。其特点是通俗、口语化,或富趣味性。口语对联中有相当部分还有斗智、试智的内容。

讽刺联:这是用于讥讽某种人或某类事物而用的对联。其语言往往尖锐泼辣,入木三分,令人深省。

格言联:这是格言、警语一类的对联。或用来自勉,或题赠他人,有的挂在中堂,有的置于座右。

挽联:为对死者表示哀悼而专作的对联。有为已故者作的,也有专为自己作的。内容或歌功颂德,或借题发挥,也有正题反做,讽刺或揭露死者。

行业联:指各行业专用的对联,如商业、服务行业等。

我国长联前十名

昆明大观楼长联,被称作“天下第一长联”,乃因其出现得最早,也被最早介绍(梁章钜《楹联丛话》,1840年)。其“长”实际只是清乾隆年间“之最”,现在发现比它长的又有一大批。且按字数由多至少,介绍长联的“前十名”。

1.清人钟祖棻(fēn字耘舫)拟题四川江津临江城楼联,1612字。作者作于狱中。据说,江津有关部门准备将其镌刻悬挂起来。

2.今人华武赞长城联,1000字。此联获1985年春节全国征联纪念奖。

3.清人钟祖棻(字耘舫)六十自寿联,890字。作者作于1906年,时在狱中。

4.今人李芸青题长沙天心阁联,456字,为1983年天心阁重修而作。

5.今人马连明题辽宁千山山门,426字。

6.挽友联,412字,作者不详,可能为清末民初人。

7.清人张之洞题湖南洞庭君山屈原湘妃祠联,400字。《对联欣赏》引自《荩箧(jìn qìe)集》,原缺16字,后由史树青据《对联杂录》补出。

8.清人李善济题四川青城山山门联,394字。作者四川通江人,作于1910年。

9.挽昆明“12·1”惨案烈士联,392字。作者不详,作于1945年。

10.清人潘炳烈题武昌黄鹤楼联,350字。

这些是“十长”,而不是“十佳”。排前十名,可靠性还大些,再往下排,就必然会有“遗珠”之憾了。据资料看,昆明大观楼180字长联要排到50名左右了。

对联十七种

1.拆字。例一:“此木是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此木”合为“柴”;“山山”合为“出”;“因火”合为“烟”;“夕夕”合为“多”。例二:“妙人儿倪家少女;搞弓长张府高才。”例三:“张长弓,骑奇马,单戈合;种重木,犁利牛,十口为田。”例四:“户羽石皮,湖北先生摇破扇;革圭不正,江南女子靸(sǎ)歪鞋。”“户羽”、“石皮”是“扇”和“破”的拆字,“革圭”、“不正”是“鞋”和“歪”的拆字。例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2.谐音。例一:“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须梅(媒)。”例二:“师姑田里担禾上(和尚);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例三:“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上联缺“一”,“衣”是“一’’的谐音,即缺衣;下联少“十”,“食”是“十”的谐音,即少食。横批意为没有东西。

3.回文。例一:“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反过来为:“天连碧树春滋雨,地满红香花送风。”例二:“柳如是如柳;华来士来华。”例三:“秀气云山云气秀;山青霭秀霭青山。”

4.叠韵。相同或相近音的字紧挨在一起。例一:“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例二:“嫂扫乱柴呼叔束;姨携破桶叫姑箍。”例三:“屋北鹿独宿;溪西鸡齐啼。”

5.异字同音。例:“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心,字义各别;云间雁,檐前燕,篱边鷃,物类相同。”例二:“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6.同偏旁部首。例一:“泪滴湘江流满海;嗟叹嚎啕哽咽喉。”例二:“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7.数字。例一:“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幅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例二:“一叶孤舟,坐着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由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十年寒窗,进过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相传为苏东坡与二位学友赶考时所作。例三:“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8.复字。一副对联上下联内分别有一个或几个同样的字多次出现。例:“猪公狗公乌龟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

9.叠字。例一:“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例二:“进进出出笑颜开,人人满意;挑挑拣拣花色美,件件称心。”

10.加词急转。在原有对联上加词,改变原意。例:“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11.藏字。对联中藏入人名、物名、地名等等。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曹锟出钱贿选总统后,章太炎题了这样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这副对联把“民国何分南北,总统不是东西 ”巧妙地藏于其内。

12.叠字读音不同。例一:“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例二:“长长长长长长长;行行行行行行行。”

13.反推。例一:“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例二:“无锡锡山山无锡;黄河河套套黄河。”

14.哑联。乾隆微服私访,对一锄地农民指塔出上联:“孤塔矗矗七层四方八角。”农民摇手而去,这个摇手动作就是下联:“双手摇摇五指两短三长。”苏东坡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东坡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所指处有一条大黄狗正在狼吞虎咽地吃东西。佛印顿悟,随即将自己手中的题有苏东坡诗句的大蒲扇抛入水中。就这样完成了一副双关哑联:“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诗(尸)。”

15.集句。将前人诗文中的名言警句,按对联要求组成新联。例:“无丝竹之乱耳;乐琴书以消忧。”由刘禹锡《陋室铭》和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文句集引而成。

16.改字。古时某地主家父子用钱各买了一个“进士”,妻媳因而被封为“夫人”,于是在门前贴了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贫苦农民恨之入骨,夜里在对联上改了几笔,变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17.连环。某地主过生日,有个富人出了一个上联:“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富贵,贵客早应该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有个农民对了下联:“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田不好,好一个老杂种,终久必死,死无葬身之地,地起未打莫来,来之后悔,悔之晚矣。”

对联风格五类型

对联与其它文艺作品一样,也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由于作者的秉赋、性格、气质、素养、情思的差异,必然导致格调、气度、态势、风姿、神采、韵致、情趣的差异。下面介绍五种类型:

1.豪放这种风格表现在用词夸张,内容豪放,气魄宏大,无所拘束。如有一副写“虎”的对联:“云飞剑舞雄千里;目电声雷震万方。”

2.婉约这种风格表现在文词委婉,具有不失本意的温和与曲折感,常用比喻修辞格,如:“三春花满香成海;八月涛来水作山。”

3.浪漫这种风格表现在对联的诗意浓,充满着幻想,故意“言过其实”,加以渲染,加强读者印象。如:“抚动琴弦,适觉座中风雨至;哦成诗句,应知窗外鬼神惊。”又如:“千尺水帘,今古无人能手卷;一轮月镜,乾坤何匠用功磨。”

4.朴实这种风格表现在用语平常,直言快语,明白晓畅。给人一种直切、朴实,稳重的感觉。如:“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5.诙谐这种风格表现在语言幽默,意味深长。如:“鼠无大小皆称老;龟有雌雄总姓乌。”又如:“母鸭无鞋空洗脚;公鸡有髻不梳头。”

皇帝年号嵌入对联

清文宗(咸丰)在位时曾举行大寿,有状元萧景钟将当朝及前六朝共计七个年号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分别嵌入上下联句首,作颂联云:“顺天心,康民物,雍和其德,乾健其身,嘉惠普群黎,道光绍虞夏商周,咸歌盛世;治宇内,熙政绩,正直洽朝,隆平洽野,庆云生五色,光华焕星辰日月,丰溢皇都。”

在我国对联中,以年号分别嵌入上下句首者,实为罕见。此对联用语精炼,对仗严谨,扣合工整,字句恰当,是名副其实的“绝对”。据传说,萧景钟因私行不检,遭受革职的处分,因作此颂联而获得文宗的赏识,遂又复功名。

藏 谜 联

谜语对联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1.藏意法:把谜底的意思隐藏在联语里面,例如:“秉公不偏三尺律;凿壁可偷一线光。”每句各打《三国演义》一人名。谜底是:法正、孔明。

2.藏形法:把文字的笔画、结构,巧妙地藏进联语内,例如:“远树两行山侧立;扁舟一叶水平流。”谜底:慧。这一副字谜联面底缀合、谜趣盎然,被谜界一致公认为藏形谜中的典型佳作。

3.组字拆字法:将联语中字的笔画、部位或增或减,另行组合或分解,例如:“苟不为非何所罪;皆因失口而伤吾。”上联谜底为“四”字,下联谜底为“五”字。

4.隐喻法:利用某些事物的特征来隐喻谜底。例如旧时一商号开业时某秀才撰来贺联:“公鸡鲤鱼母猪肉;木耳黄花酒曲粑。”从字面上看,此联没有写什么“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语,但联中列举的六种食物,普通老百姓都懂得是“发物”,对于这家店铺来说隐喻着“开业大发”的意思,可谓高妙!

歇 后 联

有一类奇特的颇似歇后语的对联,以每联末字漏写或缺写。用缩脚潜尾藏意,或隐去联语本意,让读者去体会潜藏的另一番意味。这类联语,也有人叫“潜藏联”。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以难对试人才智。一次,小酒店掺水卖酒,朱元璋以“君子之交淡如”出联要秀才徐文属对,徐对以“醉翁之意不在”,联尾潜去“水”、“酒”两字。50年代,香港影星莫愁自杀,易君佐写一挽联:“与尔同消万古;问君能有几多?”上下联各有意漏去一个“愁”字,既切莫愁的名,又隐含深沉的悼念之意。古人作联嘲笑某庸医吉生:“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将“逢凶化吉”和“起死回生”两个成语中最后一字(也是庸医的名字)歇住不说,而字面又极尽嘲讽揶揄之能事。这类歇后联,往往采用古代诗词文章中众所熟知的句子。

有的与上稍有不同,不是用的集句形式。如旧时某地百姓送给一个外号“填不满”的贪官一副寿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粗看难知内里,略加咀嚼。拍案称绝,原来用的也是潜尾法,上联缺“八”,下联少“耻”,寓“王八无耻”之意。

另一种歇后联,用有意空字的手法,让人感到“无字胜有字”。相传明代诗人李东阳小时聪颖过人,一次与伙伴放风筝,不慎风筝线断落人了某员外的庭院里。李东阳大胆地入院讨取风筝。员外要李对课,对得上才还他。员外出的上联是:“童子六七人,毋如尔狡。”李东阳略思片刻,答道:“员外二千石,莫若公”。这个有意缺空的字,可用“廉”也可用“贪”,视员外归不归还风筝而定。

还有一种是歇去本意,让人思考猜测所含的真意,这类联语有的略带谜语联的味儿。郭沫若《少年时代》回忆录载,他就读四川嘉定中学堂时,该学堂监学丁平子等辈一次去游高标山的万景楼,撰联一副挂楼上,云:“六秀才同游一日;万景楼从此千秋。”老先生王兴岩对这种高傲、旁若无人的态度极为气愤,改联为“六秀才只通六窍,万景楼遗臭万年”。人有七窍,可谓“只通六窍”?

原来尚余一窍,正是一窍不通,歇去本意,叫人意会,极为诙谑。

“续字”联

在楹联中,有一种“续字”联别具情趣。

明代翰林学士解缙,小时候在自家的大门上写了一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面竹园的主人很不高兴,心想,我家的景色岂能让他借用?

便命家人把园中竹子砍去一截。解缙见了,笑着在对联下加了一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竹园主人更生气了,索性叫人把竹子全砍光。解缙则又在联上加一字:“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竹园主人只能佩服解缙奇才。

纪晓岚是清代有名的文人,有一次,乾隆皇帝与他对句为戏。乾隆说:“两碟豆。”纪晓岚对道:“一瓯油。”乾隆改口说:“我念的是——两蝶斗。”纪晓岚应对道:“我说的是——一鸥游。”乾隆又说:“我念的是——林间两蝶斗。”纪晓岚沉着地答:“我对的是——水上一鸥游。”两人不禁欣然大笑。

据说有位教书先生嗜酒,并常撒酒风。一天,他出对让弟子对。先生说:“风。”弟子对:“雨。”先生又添成三字对:“催花雨。”弟子接着对道:“撒酒风。”先生又添为七字对:“园内阵阵催花雨。”弟子又对道:“席上常常撒酒风。”先生很不高兴,弟子说:“先生若是不改过,那我就是先生的先生了。”

清代有一官吏,贪且酷,正月初一,自贴一春联云:“爱民若子,执法如山。”有人夜晚在每句下面各添一行字,变成:“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为其山乎!”

清朝末年,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顽固派和洋务派,却千方百计地加以阻挠。有一次康有为生日,各界人士赠送寿联,其中有一副:“国家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各是“有”和“为”,恰是康有为的名字。这显然是顽固派故意引用《礼记》、《论语》中的句子来进行侮辱的。因为原句的“有”字下面是“妖孽”,“为”字下面是‘‘贼”。康氏的大弟子梁启超看了不声不响地挥笔疾书四个大字,分别添在两联的卞面,使寿联变为:“国家将亡必有忠烈,老而不死是为人瑞。”众人读后,称赞不已。

“无情对”拾趣

作对联必须讲究文字(包括词类和声调)与情理的对应关系。但“无情对”却只要求字面对仗工整,而不管词意阴错阳差、牛头不对马嘴。众所周知的“高门桃李争春日,美国荷兰比利时”便是典型的例子。

相传“无情对”由清代张之洞所创,有一天,张之洞邀几位友人在陶然亭饮酒赛诗,席上有一客人以自己所作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求征下联,张之洞对曰:“果然一点不相干。”另有一客人则以“萧何三策定安刘”为对。两个下联虽然与上联对仗工整,且能各自通顺成章,但联中之词依其本义,并不能同上联相对。这正是无情对独特之处。联中“树”、“果”、“萧”皆为草木类;“已”、“然”、“何”皆为虚字;“半”、“一”、“二”都为数字;“寻”、“点”、“策”可转义为动词,“休”、“不”、“走”为虚字;“纵”、“相”、“安”也能作虚字解;“斧”、“干”、“刘”则全是古代兵器。只有这样把上下联中相对应的每一个字作一番别解,才能看出其内在的貌似“无情”却“有情”的特殊关系。最后,张之洞又以饮酒赛诗地“陶然亭”三字命作无情对,客人中有一人笑道:“若求无情,除非阁下的姓名。”众人一听无不畅怀大笑。原来这位客人是以“张之洞”应对“陶然亭”。

今有人春节偶得一联云:“蛇年初禁会海,马季方成笑林。”不过是模仿前人之作,不及下面的这一则有趣:某厂拟将电脑引入生产线,厂领导都同意请工程师李某作为攻关的主持人。但李因闲散日久,染上搓麻将的嗜好,颇令人担心。于是张厂长找到李某谈话,谈话时顺手写了一张纸条相送,上面写着两句话:“下铁心莫搓麻将,上电脑要选精兵。”当时张并无心作对联,但李看后不禁哈哈大笑,说:“这副对联真是太妙了,我永远不会忘记。”此后李果然不负众望,作出了优异的成绩,并且逢人便介绍这副对联,说它论文字属于“无情”,而论事实则不仅有情而且大有深情。

清朝末年,随着西方文化教育思想的渗透,重视女权、提倡女子教育迅速成为中国有识之士的共识。

紧随其后的维新变法运动,更把女子教育提到富国强种的高度,由此兴起了清末女学运动。

在这一重大历史变革时期,因首倡女权女学,对妇女解放运动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后献身民主革命运动的女英雄秋瑾,更因其煌煌伟业,名垂青史。

与秋瑾并称“浙江三女杰”之一的奇女子徐曼仙,与秋瑾不仅是多年闺中好友,还志同道合,二人携手投身时代洪流,积极倡导女学女权,在清末民初的大上海,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诗名早著少年时

徐曼仙,名畹兰,号鬘华女史,她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清同治元年生。她是官宦名门之后,其父徐本璇时任安徽太平府同知。

才女徐曼仙,从小便聪颖异常。四五岁时,授以《毛诗》,便能琅琅成诵。10岁时所写"牡丹纵属群芳冠,终逊东篱气节高"一诗,更是备受时人赞赏。及长,更有惊人之句“夕阳明灭半塔红,钟声一杵摇晴空”。

她还曾为其父刻《安雅堂诗存》,自著有《鬘华室诗选》,时人誉其诗“出入唐宋,无闺阁柔靡习气”。

出生书香门第,自小便有咏絮之才的徐曼仙,和《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原型,苏州才女叶小鸾的聪慧非凡如出一辙:

(叶小鸾)四岁,能诵《离骚》。不数遍,即能了了。

十岁归家,时初寒,清灯夜坐,槛外风竹潇潇,帘前月明如昼。余因语云:“桂寒清露湿。”儿即应云:“枫冷乱红凋。”

只是,和寄人篱下、孤苦无依的林黛玉不同,家境优渥的徐曼仙,少女时代的生活安稳幸福。

春天来了,她欣然作诗:“啼断鹧鸪春似梦,小窗红煞碧桃花”,又 “偶拾落花排寿字,戏吹烟篆作连环”。

夏日里,梅雨时节,她“二叠清琴一卷书,落花如雨闭门居”,又在仲夏午后,“睡起不知天已暮,一声知了夕阳低”。

秋日里,欢游道场山,她一上来便当仁不让来一句“今朝我踏白云来,遗迹追维苏玉局(苏轼曾任职成都玉局观提举)”。

岁云暮矣,在白雪飘飞的季节,她赏梅赏月赏雪:

梅花瘦影一枝春,雪月光中绝点尘。

少女时代的徐曼仙,像极了初入大观园,事事顺心顺意的贾宝玉,春宵听雨夏纳凉,秋夜赏月冬听雪,人生四季,处处都是诗。

只是,这时节,身处幸福云端的徐曼仙,再也不会想到,有一天她会如书中的薛宝钗一样,在短暂幸福的婚姻生活之后,余生都将在独守空房的寡居生活中度过。

神仙眷侣天也妒

1888年,已届《红楼梦》中大龄剩女傅秋芳芳龄的徐曼仙,嫁与同郡赵世昌为妻。

这赵家,也是官宦之家。赵世昌的祖父赵景贤,曾任湖南巡抚。

赵世昌,字厘侯,也是翩翩佳公子一枚,著有《韵学指南》一书。

婚后,夫妻二人居衣裳街竹安弄,从此过上了琴瑟和鸣的幸福美满生活。

在六年夫唱妇随的婚后生活中,他们还特意留下刻有“文章知己柴米夫妻赵世昌徐畹兰合印”十六字印章,可证二人志趣相投、感情弥笃。

只是,天妒英才,天也妒恩爱夫妻,所以俗语才说,恩爱夫妻不到头。

1894年,赵世昌在进京赶考途中,突感风寒,后转为白麻疹,十余日之后竟一病不起,不久撒手人寰。

经历丧夫之痛的徐曼仙,诗风一变而为沉痛抑郁、感慨伤怀,字字皆泪:

自感

弹指双丸迅速更,廿年如梦梦魂惊。

秋云拟命三分薄,止水为心一片平。

莫遣愁魔情抑郁,追思往事泪纵横。

可怜天定偏难挽,着着输人不必争。

教子读红寡居日

无论遇到怎样的人生困厄和深重打击,生活总是还要继续向前。

在人生的困境中,一代才女徐曼仙,终究在痛定思痛后,毅然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侍奉公婆、抚养幼子的大家庭重担。

对于普通人而言,生活里尚且不是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对于才女徐曼仙而言,更是如此。

所以,在持家教子的寡居生活中,她开始利用闲暇时光,孜孜不倦研读《红楼梦》。

她有《偶书<石头记>后七绝》组诗,七首诗全写林黛玉,由此可见诗人对黛玉的痴迷和热爱,以及对宝黛爱情悲剧的深深悼惜之情。我们且录几首来读:

情天同是谪仙人,两小无猜镇日亲;记否碧纱橱里事,戏呼卿字作颦颦。

菊花香里快飞觞,斗韵分笺粉黛场;试问清才谁冠首,当时独让病潇湘。

梨花落尽不成春,梦里重来恐未真;漫道玉郎真薄幸,空门遁迹为何人?

宝黛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黛玉的绝世才情、多愁多病身,还有宝玉的因情成痴、遁入空门,这情天情海,情深不寿,痴男怨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红楼情幻世界,让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徐曼仙甚至还为此专门研究《红楼梦》,终至写出《红楼梦戏谱》一书,成为我国闺阁红学研究的开山鼻祖。

通俗点说,《红楼叶戏谱》是徐曼仙根据《红楼梦》一书而发明的一款民间游戏。

这一游戏所依托的形式是传统的叶子戏。

所谓叶子戏,是一种古老的纸牌游戏,因为牌只有叶子那么大,故称叶子戏。

当然,你也可以说,《红楼叶戏谱》就是红楼主题麻将说明书。具体玩法是:

选《红楼梦》中金钗和侍女四十二个制为牌,每样两张,共计八十四张牌。

整副牌百子仅三张:宝玉、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其余均以情配牌,分情淑、情贞、情义、情怜、情幽、情胎、情庸、情慧、情傲、情妒、情移十一类。

四人玩,一人坐庄,庄家十二张牌,闲家十一张牌,跟普通麻将一样,条子归条子,筒子归筒子,三张牌为一组,各从其类。情淑归情淑,情贞归情贞,牌名不能相同,凑“富贵神仙”、“暗水浮香”、“冷韵幽芳”等四字句就可胡牌了。

这套牌玩起来相当复杂,必须要对大观园各种人物十分熟悉且能熟记口诀。

所以红楼叶子戏对玩家的红学根底构成极大考验,因而它并未在社会上流行开。

在书中,徐曼仙将自己多年研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及个人才情融入其中,并有意识渗入诸多女性意识。

因此,这款游戏,实际上是以类似麻将牌的形式所进行的《红楼梦》研究,徐曼仙也因此成为女子红学研究第一人。

名动上海暮年时

1906年,为伸张女权,秋瑾在上海成立“天足会”,鼓励广大妇女从缠足的陋习中解放出来,徐曼仙也积极参与倡导。

不久她即被秋瑾聘为该会女子学校国文教师。

自来到大上海之后,徐曼仙一下子开拓了眼界和视野,思想观念也更趋多元和开放。

1912年5月,徐曼仙还参与发起成立了中华女子实业进行会。这年年底,由该会组织的女子兴业公司也在上海顺利开业。

该公司是当时出现的第一家女子商店,《申报》曾为此专门进行过详细报道。

徐曼仙还亲撰对联云:

初学经商,愿为国货。未能参政,聊隐市廛。

自大胆踏足商界后,不久,徐曼仙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又于1914年5月,在上海参与创办女性刊物《香艳杂志》。

自第一期起,徐曼仙即担任该杂志编辑,为杂志出谋划策、作诗撰文。

在老本行诗歌创作之外,为吸引读者眼球,徐曼仙还亲自操刀,大胆尝试小说创作,先后在《香艳杂志》上发表侦探小说《悞悞》、艳情小说《以嫖治嫖》和侠义小说《周莲芬》,突出表现了一代才女多方面的文学才华。

后来其子赵笤狂,接过母亲的接力棒,成为与周瘦鹃、严独鹤、张恨水、郑逸梅等齐名的鸳鸯蝴蝶派重要作家。其主编的《红玫瑰》杂志历时九年,影响广泛。

才如黛玉,小小年纪便诗名在外,后来又如史湘云一般,“厮配得才貌仙郎”,却怎料,丈夫英年早逝,一如王孙公子卫若兰;命运安排她独守空房,又似薛宝钗。

本以为红颜薄命古来多,上天早已悄悄为她关上那扇幸福之门,却怎知,她迎难而上,侍奉公婆、持家教子之余,又执教女校、踏足商界、创办杂志,她样样为天下女子作榜样,处处开风气之先,像极了大观园里的改革家贾探春。

如凤凰涅槃重生一般,她悄悄为自己的人生又打开了一扇窗。

窗外,春和景明,光风霁月,海天一色。

徐曼仙。

她似是从海天相接处,徐徐而至的,曼妙绰约一仙子。

关于“古今对联欣赏”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发表评论

湖美说sitemap1 sitemap2 sitemap3 sitemap4 sitemap5 sitemap6 sitemap7 sitemap8 sitemap9 sitemap10 sitemap11 sitemap12 sitemap13 sitemap14 sitemap15 sitemap16 sitemap17 sitemap18 sitemap19 sitemap20 sitemap21 sitemap22 sitemap23 sitemap24 sitemap25 sitemap26 sitemap27 sitemap28 sitemap29 sitemap30 sitemap31 sitemap32 sitemap33 sitemap34 sitemap35 sitemap36 sitemap37 sitemap38 sitemap39 sitemap40 sitemap41 sitemap42 sitemap43 sitemap44 sitemap45 sitemap46 sitemap47 sitemap48 sitemap49 sitemap50 sitemap51 sitemap52 sitemap53 sitemap54 sitemap55 sitemap56 sitemap57 sitemap58 sitemap59 sitemap60 sitemap61 sitemap62 sitemap63 sitemap64 sitemap65 sitemap66 sitemap67 sitemap68 sitemap69 sitemap70 sitemap71 sitemap72 sitemap73 sitemap74 sitemap75 sitemap76 sitemap77 sitemap78 sitemap79 sitemap80 sitemap81 sitemap82 sitemap83 sitemap84 sitemap85 sitemap86 sitemap87 sitemap88 sitemap89 sitemap90 sitemap91 sitemap92 sitemap93 sitemap94 sitemap95 sitemap96 sitemap97 sitemap98 sitemap99 sitemap100 sitemap101 sitemap102 sitemap103 sitemap104 sitemap105 sitemap106 sitemap107 sitemap108 sitemap109 sitemap110 sitemap111 sitemap112 sitemap113 sitemap114 sitemap115 sitemap116 sitemap117 sitemap118 sitemap119 sitemap120 sitemap121 sitemap122 sitemap123 sitemap124 sitemap125 sitemap126 sitemap127 sitemap128 sitemap129 sitemap130 sitemap131 sitemap132 sitemap133 sitemap134 sitemap135 sitemap136 sitemap137 sitemap138 sitemap139 sitemap140 sitemap141 sitemap142 sitemap143 sitemap144 sitemap145 sitemap146 sitemap147 sitemap148 sitemap149 sitemap150 sitemap151 sitemap152 sitemap153 sitemap154 sitemap155 sitemap156 sitemap157 sitemap158 sitemap159 sitemap160 sitemap161 备案号:豫ICP备202300009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