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大全文章正文

河源有那些历史名人?

常识大全 2025年05月04日 11:03 1.1K+ 熊雅涵

网上有关“河源有那些历史名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河源有那些历史名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历史名人

邹大昕——字东启。宋朝河源人。任广州佥判时,发现东洲与黄木湾之间,交通不便,立即计划施工,将鹿步湖岸凿开,使两地十余里的水路畅通,便利来往行人交通运输。后当地居民在鹿步湖建大昕庙以示纪念。

邬干于-一又名朝宪。湖南新化人。曾先后到日本、美国等地留学,回国后致力于教育事业,民国31年秋,任五四中学校副校长。民国33年创办行素中学。民国36年(1947年)春迁至长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人北京编辑社,从事编译著述。同年底,被聘为湖南文史馆员。著有《崇德初级中学设立实验班答客问》.

河源简介:

河源市是国务院1988年1月7日批准设立的地级市,管辖源城区、东源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共五县一区。全市原有119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截止至2003年9月20日,全市按要求撤并乡镇17个,占乡镇总数的14.8%。全市现设有98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394个村委会和149个社区居委会。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其范围是东经114度14分至115度36分,北纬23度10分至24度27分。东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邻惠州市,西连韶关市、惠州市,北与江西省交界。全市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河源市是京九入粤第一市,又是广东省拥有铁路最长的市;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105国道、205国道、河惠高速公路构筑了河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粤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河源犹如镶嵌在东江之畔的一颗明珠,河源市区别名槎城。东江自北向南流经市区,新丰江从西向东绕城而过,两江在市区东面交汇,使得整个城市三面环水,看起来象浮在水上的木筏,因此而得名。

以新丰江为界,槎城划分为新老城区。老城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公元492年而江北的新市区是1988年建市后才建起的新城,一老一新,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历史人文景观和令人骄傲的现代奇迹。

人们说河源是一个灵秀的城市,到处繁花争艳,草木吐秀,空气清新,但是让我们设想一下,假如没有水,一个城市能灵秀到哪里去呢?的确,河源“一城风景半城水”,除两江之外,市区内还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人工湖——鳄湖,两江一湖托出了河源“青山绿湖碧水城”的山水旅游城市形象,形成了一种清朗、明丽、现代与传统和谐相融的城市风光。

河源历史:

河源,上古属扬州南境,战国属楚,秦于龙川置县。 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龙川析地置河源县,属南海郡。南梁天监二年(503年)属梁化郡,隋唐属循州,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析循州分置祯州、循州,河源地区属循州。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祯州为惠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循州并入惠州,河源地区在1913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潮循道,后直属广东省革命政府东江行政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东江行政委员会、东江行政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韶关地区、惠阳地区等。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县,设立河源市,辖源城区、郊区、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1988年3月2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挂牌办公。1992年8月河源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成为既可享受山区优惠政策,又可享受沿海开放区优惠政策的地区。1993年11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市郊区,设立东源县,县委、县政府驻仙塘木京。 河源市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百越”时期,来自江浙一带的越民散居于少数民族之中,对开化粤地起了重要作用。秦平百越后,迁陕陇之民居粤,带来了黄河文化。此后,凡遇中原战乱,都有一批批的移民进入岭南。这些南迁之民与当地土著民族相互同化,逐步形成了客家文明。

河源未来:

河源市成立于1988年1月,是广东省的一个年轻城市,也是京九线上的一个新兴城市,辖源城、和平、龙川、紫金、东源、连平等6个县区,全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322万。

河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万年至4000年,河源市域内所在的东江中上游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公元前214年,秦朝就在这一带设县而治,首任县令就是后来统一岭南并被汉高祖封为南越王的赵佗,县治设在龙川县佗城镇。现有新石器遗址、唐代正相塔、宋代龟峰塔、孙中山祖居(由闽入粤第一代)。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河源,靠山近海,区位优越。河源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处于珠江三角洲边缘,历史上与惠州、东莞、深圳、汕尾曾属同一地区,市区距广州、香港均不到200公里,河源实际上是内陆与沿海的结合部。这种独特的区位,既有利于接受沿海地区的经济辐射,又有利于沟通国内外大市场。

河源,交通四通八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河源是京九入粤第一市。京九铁路经过江西省进入河源境内,穿越三县和市区,并在龙川县城与广梅汕铁路接轨,设立华南最大编组站。105和25国道纵贯全市,规划建设的河惠、河梅等高速公路正在规划建设。由此构成了河源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河源成为粤东北的交通枢纽。此外,以市区为中心的现代通信网络已经形成,实现了城乡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并且,还拥有一类口岸。

河源,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河源是“港深水塔”,全省最大的两个水库——新丰江水库和枫树坝水库都在河源境内。滔滔不绝的东江水,不但滋润着珠江三角洲东部,而且通过东深供水工程流入香港。境内水能蕴藏量130万千瓦,仍有40万千瓦有待开发。同时净水资源和优质淡水养殖开发价值和潜力巨大,新丰江天然净水远销国内10多个城市。河源市是矿产之乡,已探明的矿产有40余种,其中储量位居全省第一的就有铁矿、莹石矿和稀土。此外,铅锌矿、钨矿、石灰石、瓷土等也十分丰富,易于开采。河源是山多林茂之地,全市有山地面积1800多万亩,其中25度以下的缓坡地就有18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72%,活立木蓄积量达3092.7万立方米。河源是生态旅游胜地,境内山清水秀,文物古迹众多。紧邻市区的大桂山风景区,是北回归线上现存面积最大的常绿阔叶林区,是广东绿色生态旅游的新品牌;市中心有亚洲第一高喷泉,喷射高度达169米;河源还曾是恐龙的故乡,市区已出土恐龙骨骼化石和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市区碧水环绕,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全国13个大气环境质量达国家一类标准的城市之一,也是广东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县区有“小桂林”之称的连平陂头山水,有“地下龙宫”之称的漳溪皇龙岩、和平李田仙岩,有“粤东丹霞”之称的龙川霍山和枫树坝九龙湾水上漂流等旅游景观。

河源,服务体系完善,投资环境优良。为吸引外商投资,市政府先后制订子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地价、水电、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实行只收税不收费,规定凡是在市区范围内举办生产性项目的外来投资企业,只按规定收税,不收任何行政事业性规费。为了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对外引进办公室,实行“一个窗口”审批项目,“一条龙”受理投诉,“一个口子”收取规费的“三个一”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分别制订了对外来投资者服务的承诺制度。为了切实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市政府专门为外商发放了“绿卡”。

建市14年来,河源市经济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灯塔盆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百万亩水果基地”建设为突破口的“三高”农业蓬勃发展;贯穿市区的“工业走廊”开发已初具规模,对外经济空前活跃,投资不断升温,规模逐步扩大,在新的历史时期里,河源市将突出特色经济、借外发展、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大力创造体制创新、对外开放、资源转化三大优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将进一步利用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把河源建成京九线上的农业强市和珠江三角洲的“菜篮子”基地;利用沿海与内陆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不断优化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把河源建设成接纳沿海产业转移的一块投资兴业宝地;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把河源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利用矿产,水资源和农副产品等资源优势,形成以资源开发为依托的加工型工业。

河源市虽然是广东省的次发展地区,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谒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携手并进、共创未来。

一、客家渊源

所谓客家人,是指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历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迁,时延1500年的记载。

第一次的大迁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间,东晋怀帝妥朝时,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对汉民族影响深远的“五胡乱华”之局,中原地区的不少官员和平民,也纷纷随着渡过黄河南下。为了避免和原户籍者发生混淆,便把这些新来的户籍称为“客”。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华民旅上出现。

第二次大迁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间。唐朝末年,黄巢举兵起义及“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客家先民又从皖赣某地居所,现迁往江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广东北边。

第三次大迁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间,金元相继入侵,宋高宗南渡,地这过程中,许多客家人幸均卷入保卫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战争。宋亡后,他们只好退往更偏远的广东东、北部。

第四次大迁徙在公元1645——1843年间,这次迁徙却是康熙皇帝为了争取南方的民心,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妇女儿童4两银子,鼓励客家人迁入四川、广西及台湾。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

第五次大迁徙是在1866年以后,发生于太平天国起义末期。由于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是客家人太平天国失败后,许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压力下,纷纷向理智偏远的南方,甚至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500万人。其中国内4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广,较集中的是东南亚一带,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其中客家人占95%以上的纯客县50个,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赣南、闽南和粤东北部。广东的客家人有2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其中纯客县15个。

河源作为东江流域的纯客家地区,最早的客家先民来历可追逆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为进一步开发岭南,派屠睢、任嚣、赵佗带50万兵卒驻守,还下令将数十万名“罪人”发配到岭南。赵佗先为龙川县令,后为南越王。龙川的赵、韦、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进入龙川与当地土著族人杂居的中原人。但是,作为客家人大规模迁徙到河源地区的时间,却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这一时期,即公元1127——1644年间。

河源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承传着客家民系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广东梅县的山歌文化独树一帜。河源的东江客家菜则比较有特色。

二、客家习俗

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一)、主要节日:

☆春节:有拜年,游乐活动等,是最隆重的节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玩灯,赏灯,猜灯谜。

☆二月二:开正节。

☆清明:客家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称为五月节。节日主要内容是吃粽子,雄黄酒,龙舟赛。

☆七月节:也即鬼节。

☆中秋:民间通称八月节。吃月饼,赏月等风俗大体各地相同。

☆重阳节:客家人叫“九月节”。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过年”之说。

(二)、婚姻礼俗:

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 但余文与张丽是自由恋爱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客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

过程仪式大部分仍沿旧习:如相亲、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亲、拜堂闹洞房等。

(三)、民间娱乐:

客家民间娱乐内容非常丰富,节日的主要有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舞狮,高脚师,迎花灯,踩马灯,打花鼓,乐器会,演戏,放烟火,平时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弹琴,弹筝,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纸牌,掷状元签,打麻将,养花,钓鱼等。

有很多小的景点,也不是很特别。从上到下的顺序

1、三百梯就是在矮山上的长长的石梯

2、牌坊

3、广东会馆这里面有伤心凉粉,但有点贵

4、字库塔字库塔对角巷子里有捏泥塑的,这一团卖天鹅蛋的比较多

5、醒酒桩

6、巫士大夫第没什么好玩的里面

7、江西会馆,五凤楼广场

8、湖广会馆又叫禹王宫,里面貌似有博物馆

9、甄子场这一团有个卖武大郎烧饼的,其实是武太郎,当然你不在乎也没什么,自我感觉味道不错

一、洛带古镇简介:

洛带古镇地处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是四川省打造“两湖一山”旅游区的重点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重点小城镇、成都市重点保护镇、成都文化旅游发展优先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作为世界客属第二十届恳亲大会的核心分会场之一,洛带被世人称之为“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天下客家”的定位也得以确立。洛带古镇位于成都市龙泉镇北10公里,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二峨山麓,建于三国蜀汉时期,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洛带古镇文化底蕴非常厚重,镇内千年老街、客家民居保存完好,老街呈“一街七巷子” 格局,空间变化丰富;街道两边商铺林立,属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可以说,洛带古镇就是一部浓缩了的客家移民史,极具历史、建筑、文化、科学价值。2017年10月,洛带古镇入选成都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小镇。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洛带镇是一个客家古镇,于三国时期建镇,相传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而得名“落带”,后因“落”“洛”同音,后人取镇名为洛带。唐宋时,洛带隶属成都府灵泉县,排名东山“三大场镇”之首。洛带镇的出名是近年来的事,吸引人之处则是生活在这里的客家人、特色的美食以及浓郁的客家风情。

二、洛带古镇特色:

洛带镇俗名甑子场,是成都东山五场之一。这里依山傍水,背靠龙泉山,面临成都平原。洛带镇历史悠久,相传汉代既成街,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兴市镇内黄家河自东向西绕镇而去,状如一带水流洛洛。洛带镇是成都东山客家人聚居之地。至尽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是清朝前朝“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潮从一东福建迁移而来的客家人。客家人的勤劳,诚朴的性格在旷无人烟,人生地不熟的土地上垦荒务农,世代创业。使得洛带古镇至今保留着客家人的乡音、乡貌、乡情、乡风。有人把洛带称为西蜀客家第一镇,一点也不为过。

洛带镇内传说众多、古迹遍地。场镇老街以清代建筑风格为主,呈“一街七巷子”格局,广东、江西、湖广、川北四大客家会馆、客家博物馆和客家公园坐落其中,又被人们称为“客家名镇、会馆之乡”。

如今居住在镇上的2万多居民中,有90%以上的居民为客家人,至今仍讲客家话,沿袭客家习俗。全镇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以老街为中心,而洛带镇周围十几个乡(镇、街道办)还聚居着约50万客家人,约占当地人口总数的八成以上。

据考证,客家人的先民原居中国中原一带,因社会变动及战争等原因,曾有5次大规模的南迁,于中国南方逐渐形成客家民系,成为汉民族8大民系中重要的一支。至清末民初,奠定了客家人分布的基本范围。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人口数达5000万以上,占汉族人口的5%。

四川是中国5大客家人聚居省之一,客家人的数量在200万以上,其中多数是清初广东、福建、江西一带老移民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川西的成都东山区域,学术界统称“东山客家”。至今仍有150余万人能讲客家语言,并保持客家的风俗习惯。

这个小镇的最大特色,就是有成都坝子最大的一方客家文化“码头”,来自广东、湖广、江西、川北等地的客家人,经过许多代,依然保持各自的传统、语言、习惯,成为川人中的特色一族,而且,还保存了带有客家人风格的建筑———客家会馆。尚保存的会馆有:广东会馆、川北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等,其中广东会馆规模最大,也最能代表会馆建筑特征。洛带镇的三条街道将小镇组成一片树叶状。客家人讲究饮茶,这里喝茶的讲究丝毫不逊于成都市区的大茶楼。小天井似的院子,假山、枯石、盆景、植物,古朴的建筑,斑驳的树影,几杯香茗,三五老友,十几张桌子,或喝茶、或聊天、或打牌,很是悠闲。

当地客家人的传统习俗是"火龙节",据说其舞龙烧龙的传统源自江西籍刘姓客家人,定居洛带之后,将这一传统引入了洛带及周边地区,至今刘姓家族仍聚居在洛带镇宝胜村,以扎龙舞龙为业,最后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舞龙程式:接龙、祭祖、迎龙归巢、杀鸡出龙、舞龙点睛等 。

关于“河源有那些历史名人?”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发表评论

湖美说sitemap1 sitemap2 sitemap3 sitemap4 sitemap5 sitemap6 sitemap7 sitemap8 sitemap9 sitemap10 sitemap11 sitemap12 sitemap13 sitemap14 sitemap15 sitemap16 sitemap17 sitemap18 sitemap19 sitemap20 sitemap21 sitemap22 sitemap23 sitemap24 sitemap25 sitemap26 sitemap27 sitemap28 sitemap29 sitemap30 sitemap31 sitemap32 sitemap33 sitemap34 sitemap35 sitemap36 sitemap37 sitemap38 sitemap39 sitemap40 sitemap41 sitemap42 sitemap43 sitemap44 sitemap45 sitemap46 sitemap47 sitemap48 sitemap49 sitemap50 sitemap51 sitemap52 sitemap53 sitemap54 sitemap55 sitemap56 sitemap57 sitemap58 sitemap59 sitemap60 sitemap61 sitemap62 sitemap63 sitemap64 sitemap65 sitemap66 sitemap67 sitemap68 sitemap69 sitemap70 sitemap71 sitemap72 sitemap73 sitemap74 sitemap75 sitemap76 sitemap77 sitemap78 sitemap79 sitemap80 sitemap81 sitemap82 sitemap83 sitemap84 sitemap85 sitemap86 sitemap87 sitemap88 sitemap89 sitemap90 sitemap91 sitemap92 sitemap93 sitemap94 sitemap95 sitemap96 sitemap97 sitemap98 sitemap99 sitemap100 sitemap101 sitemap102 sitemap103 sitemap104 sitemap105 sitemap106 sitemap107 sitemap108 sitemap109 sitemap110 sitemap111 sitemap112 sitemap113 sitemap114 sitemap115 sitemap116 sitemap117 sitemap118 sitemap119 sitemap120 sitemap121 sitemap122 sitemap123 sitemap124 sitemap125 sitemap126 sitemap127 sitemap128 sitemap129 sitemap130 sitemap131 sitemap132 sitemap133 sitemap134 sitemap135 sitemap136 sitemap137 sitemap138 sitemap139 sitemap140 sitemap141 sitemap142 sitemap143 sitemap144 sitemap145 sitemap146 sitemap147 sitemap148 sitemap149 sitemap150 sitemap151 sitemap152 sitemap153 sitemap154 sitemap155 sitemap156 sitemap157 sitemap158 sitemap159 sitemap160 sitemap161 备案号:豫ICP备2023000096号-3